我曾经比隔壁还猛!快来看看AMD史上那些经典CPU!
关注硬件·聪明消费 | 欢迎关注钛师父
题图:硫氰化钾溶液玩“刀伤”(无指导下请勿尝试)
随着Ryzen的正式解禁和昨天给大家公布Ryzen 1800X与i7 6900K的应用测试对比,因为较为低廉的价格和实际强悍的性能表现,把无数关注DIY硬件的朋友迷的神魂颠倒。不少站队中立的朋友都开始偏偏导向了AMD;大家都觉得此次AMD是真的扬眉吐气了一把!不过对于从小就是用Intel CPU “长大”的朋友可能并不知道,当然AMD仍然也是有非常强悍的产品的。趁着这个热度,小狮子今天也来大家进行一番梳理和汇总。
其实在1998年之前在现目前一只手都数的过来的桌面CPU市场上还是一番“群雄逐鹿”的景象。不过那个时候的Intel因为自身的优势在市场占有率也有绝对的优势,而从第二年开始,这个历史就正式开始改写了。
因为在1999年6月,AMD实际上可以说是发布了一款改变CPU市场的一款产品,他就是基于K7位架构而推出的Athlon;说英文你觉得眼熟?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速龙!而因为Athlon、K7的传说也正式的拉开了序幕。
是不是很惊奇?当年的CPU就是长这样的!
而这第一款的速龙产品因为是基于Slot A接口,可能用Intel CPU长大的朋友们估计都觉得很新鲜;这货采用了较现在看来“古董级”的250nm工艺制程,而大家更关注的性能方面,主频仅仅有500MHz,而200MH在的FSB上面。但是在当时在测试和具体使用中的综合性能是要超越当时同频的Intel Pentium III的!这也是AMD对Intel的第一次真正超越,也让当时所有的DIYer重新认识了AMD;然最惊讶的还是lntel自己,因为上一代产品K6-2/3也跟Pentium II相差不少;小狮子觉得历史还是真是惊人的相似呢。随后更高级的Athlon 1000更是为AMD创造了首先达到1GHz的记录。这也是里程碑式的一步了。
虽然Athlon可以对Pentium III系列开始产生威胁,但是面对Intel当时入门级的Celeron系列AMD此时还没有可以应对的产品去PK。而现在的很多朋友也都知道,其实这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所以在2000年的6月份,AMD针对入门市场推出了Druon钻龙,代号:烈火。这也是AMD首次针对市场划分推出的细分的CPU系列。
还有一个凶狠的名字,毒龙!
而Duron相比Athlon系列在当时最大的区别就是只有64KB二级缓存(缓存延迟也一致,而赛扬缓存的延迟可比奔腾3高多了),而又能在外频发网面保持100MHz,所以在面对Intel当时只有66MHz外频的“赛扬II”,上去就是一同殴打!顺便还能叫板低频的P3,而最关键的是,它的售价却十分便宜,而当时一台电脑的价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十分昂贵的。所以这款高性价比的产品成了不少初入DIY用户的首选产品。而后在第二年宣布的K8计划。更让AMD大放异彩!
大名鼎鼎的FX系列,这是一个记录了AMD荣耀、辉煌、以及最强性能的一个烙印。因为他当时就像是现在i7 6950X一样只有极少数用户能用的的上。最初的型号是Athlon 64 FX-51,前面提到了,面对奔4EE可以来说是忽悠胜负,但不要紧,因为AMD有信心迟早实至名归拿下性能之王的。
到了2004年,随着Socket 939平台推出,FX系列也进一步升级到了FX-53、FX-55,更高的主频、与更强的nForce 4主板搭配,在加上全新的软件与游戏上的表现非常的出色。尤其是FX-55在游戏性能、在日常应用性能超越奔4EE,而当时奔4EE只是能对流媒体处理和在3D渲染方面等应用上才能保持一定优势了;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谁会去关注这些呢?所以性能之王终于实至名归。
小狮子估计,这个时候也有不少朋友开始关注PC的DIY市场了;那你一定听说过这款小狮子认为是AMD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产品,它就是大名鼎鼎的Athlon 64 X2。虽然相对于Intel而言来讲晚了一周,没有赶上史上第一款双核CPU的名号,但是在性能上,真的是令人感到惊喜!
因为凭借着K8微架构的优势,所以无论是在功耗控制和具体双核的性能方面,都是要领先当时的Pentium D的。所以Athlon 64 X2也是当年无数DIY用户梦寐以求的CPU。当然了,这款产品基本上也成为了即64 FX之外最昂贵的产品了;因为当时最便宜的X2 3800+也要2500多元、而最强悍的最强的X2 4800+高达8000元,脑动一下已经赶上现在i7 6900K的价格了。而再想想当年的工资估计你就明白了。那个时代,也是AMD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小狮子估计很多朋友那个时候可能都还在做应用题。
此时AMD需要面对来自Intel Core 2双核的攻势,但此时Athlon 64 X2已经不能有效的抵抗了。而如果使用Phenom X4去针对的话有有些自贬身价,于是AMD出了一招田忌赛马的战略,那就是推出了Phenom三核。让多线程的优势尽情的发挥,从而让消费者买“多核心”的账。不过小狮子觉得因为当时制程工艺和频率以及对应用的支持多方面的问题,Core 2 E7系列还是更受到用户的青睐。
但是Phenom X3依然可以成为用户群体心中的一款经典产品,有一种当年苏联为了拦截高空高速的SR71黑鸟侦察机而研制的米格25一样;这款产品是AMD独有的,属于当时的一项对敌战略,而这款产品对未来的定位也影响深渊,因为这才有了后来更经典的Athlon II X3系列产品。
记得早先小还在后台中看到朋友说过要让说自己的Phenom II X4 955再战两年的留言。经过一段艰苦磨砺时期之后,AMD也在09年进入45nm时代,发布了新一代的Phenom II和Athlon II,从而也正式开始了走多核路线。
在2009年1月,AMD发布了新一代的Phenom II处理器,在制程工艺上升级为45nm、提升主频的同时也增大了三级缓存,功耗也得到有效控制。不过性能方面还是比不过Intel一代的Core i7/i5,不过更多的朋友也让看到了AMD采用性价比、3A平台与黑盒多种的策略策略,刚才提到的Phenom II X4 955也可以一直奋斗至今。在当时也受到了不少性价比党和渲染党的首选。
所以,不是AMD不猛,是你没赶上好时候!!不过你现在赶上了!!!
是不是觉得本文很不错?就点一个赞支持一下吧~~O(∩_∩)O~
祝大家周末愉快~~走咯~~
往期精彩推荐: